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最大的系统仿真与系统优化公益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81|回复: 16

[资源] 《物流仿真系统》教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9 12: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流仿真系统》
1 ^1 q$ }: r/ v! u* a2 S( b( y% ~1 v+ C) t% P$ q" s
隽志才  孙宝凤编著) ~7 X# D2 b# e$ {/ a
电子工业出版社1 v! I/ A  L- O+ s8 X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 ?$ t9 `* `# o
因为是新书刚刚出版,不知道各大书店能否买到,如果买不到,可以邮购。
5 @* R* i4 n2 J+ B4 Z; X% |, R
0 {# r6 @6 H: d5 q  X" j5 d3 I作者介绍:
, S7 R" }7 I2 T4 T! a) c" A+ b: \, p. P- D& `8 ^# B2 A
隽志才,男,1954年12月生,工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经任中国公路学会理事、吉林省公路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公路运输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2002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1999年、2001年先后为德国波鸿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美国西北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或访问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系统仿真、物流系统分析。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近30项,其中获省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70余篇。从事系统仿真教学与研究工作近20年,承担和完成交通系统仿真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重点项目一项。' U& M$ x* l6 @8 a' v

. r9 Q% \7 j$ K6 Q孙宝凤1970-),女,博士,吉林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副教授,副主任。自2001年至今一直从事供应链管理与物流设施规划方面的项目研究,现为物流工程专业供应链管理研究方向带头人。曾于20042005年度赴丹麦技术大学交通与运输中心访问学习。近五年来,参加和承担了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所完成的教育部项目“汽车制造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共性技术特点、认定和实施方法研究”;吉林省国际合作项目“基于约束理论的逆向物流规划与仿真技术研究”等项目,为本书的编著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 X3 k: z" `3 B# o0 X9 W' C2 `
- i. E2 F( J+ W  ~6 o3 B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12: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

# u1 r; C8 h9 @$ U3 S# H9 J8 W
/ J- O1 ~; J7 C+ m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设计和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基本的理论方法和重要的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理工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也是他们必须会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Y: V) D; L# }$ b
    物流系统仿真是物流系统设计、开发、评价和优化的重要实验研究工具,例如机场、高速公路、港口和地铁设计、规划与管理,物流作业流程再造,库存系统订单策略研究等方面,仿真都是有效的工具。特别是近年来,现代物流领域广泛开展的信息化、一体化运作模式对物流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内介绍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原理与方法的教科书较多,但仿真应用领域以物流为重点的确不多,并且物流系统仿真软件发展迅速,需要跟踪学科前沿进展的新的教材。本书适应这一需求,按照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教材立项要求,结合作者十几年本门课程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编著。本书具有如下特色:7 Z3 K' d% t; E5 U$ f$ A1 y# N( P0 Q

, Q0 y4 x/ B5 S7 p% ^9 u/ W1.介绍了物流系统仿真的最新进展$ Q& o. D( f& \4 n8 H/ g2 \( o) P

! a& O# N: _0 f    本书注意吸取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编写过程中收集、分析、研究了大量国内外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状况和教学实践的具体材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反映物流领域系统分析的最前沿。物流系统仿真是一个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动态变化的领域,教材要不断介绍本领域的最新成果,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
  D( g$ w/ z  C" y6 a
' ^0 k# B# b, G# z4 O2.理论性、适用性、实践性相结合7 J* b: g. q5 w/ s* x2 i3 s

$ E1 o7 \8 B0 s' V/ f0 v  S, O6 z$ Q    本书注重理论性和适用性的结合,其数学表达和文字描述相结合,符合普通管理学科和理工学科本科生、研究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本书在论述物流系统仿真理论、新思想的同时,还详细介绍与之相关的建模方法,从而做到理论与方法的统一。力求做到理论论述与具体案例分析相结合。物流系统仿真是从物流业发展和物流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反过来又推动现代物流的实践,对现代物流系统仿真建模理论、方法的论述,不能不结合物流实践来进行,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相应的理论与思想,又有利于通过物流管理的实践学习物流系统仿真方法。8 [2 k3 `; c6 e( t! h
9 Y2 {0 W: S7 W# w) V) ?* b0 d
3.系统性和逻辑性  s' e/ ^' I, w! M/ ]" E( X
& ^& j- q* v' @, `% j6 ^
    本书突出了系统性和逻辑性。按照离散事件仿真的基本原理,从随机数和随机变量的产生到仿真建模方法、仿真模型设计与实现,再到仿真结果分析与模型校验,将物流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建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实现有机组织起来,各章之间都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本书虽然涉及很多物流系统分析、运筹学、统计学的方法,但不是单纯地研究方法,而是从仿真对象出发,按照仿真对象的仿真目标将各种方法编入到具体内容中,从第八章至第十三章,系著作者多年仿真实践积累的具体案例,在撰写过程中,注重仿真对象的特殊性和仿真建模方法一般性的结合,从而加强了本书的系统性。
& D1 m/ w! l- i$ }# f+ \9 I7 n$ L/ l! J* g' P2 V. F. E
4.可读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7 g4 a; ?9 y/ E8 d4 P# N. \8 [, ?
    本书辅以案例分析,规范运用相关图示、例表、模型、程序和数据,以保证理论方法分析的科学性、可理解性和可应用性。同时,书中配有思考题和仿真习题内容,知识点明确,重点突出;书中仿真程序适宜读者操作,可再现仿真结果,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对仿真软件和技术的应用技能。! y+ I5 g7 f# K; F; ]) f+ Y/ b
$ U; M4 p3 T) K. L9 n* n
    全书共三部分11章。
- t, G3 Y( t! m    第一部分,离散事件仿真理论与方法,包括第一章至第六章。第一章物流系统仿真概论,主要介绍了关于系统的定义、特性和分类;系统模型、系统仿真以及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步骤等,使读者对系统仿真及其在物流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0 I% n. I7 C% `; \; S& R1 Q
" g! h4 S( h7 G0 I7 k% y, W
    离散事件系统内部实体的活动是不确定的,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一般系统中含有多个随机变量,因而随机变量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随机数和随机变量的基本知识和产生原理,包括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中常见的概率分布形式、随机数和随机变量的产生方法等。
. U' h6 a# F2 H9 L8 |5 p( v) ^3 ?$ O4 W; c
    建模是仿真的前提,是计算机仿真的关键技术内容之一;模型不正确,仿真的结果就失去意义。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方法有着与连续系统截然不同的特点,第三章讲述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基本方法,也是学习后续各章的基础。第三章首先叙述了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的组成要素;其次叙述了三种典型的离散事件建模方法,即(1)实体流程图;(2)活动周期法;(3)Petri网建模方法。
- W2 ?; i; Q! g2 a+ c离散事件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事件,事件发生引起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第四章重点介绍事件调度法的建模思想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两种典型的离散事件系统——排队系统的和库存系统,来说明离散事件建模与仿真的通用原理和一般过程。& \3 L/ U; W! _! D  |* v

: f+ B" R; m; a3 l1 N    第三章和第四章给出了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的建模方法,但是只建立了系统模型还不能实现仿真,为了使系统模型能在计算机上运行,需要将其转换为计算机仿真模型(Computerized Model)是从模型到计算机仿真的一个必要的步骤。这一过程称为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第五章重点讲述了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需要完成的三部分工作:设计仿真策略,就是确定仿真模型的控制逻辑和仿真时钟推进机制;构造仿真模型,即确定模型的具体操作;仿真程序设计与实现,即采用某种程序设计方法及语言,实现仿真策略和仿真模型。其中,常用四种仿真策略包括事件调度法、活动扫描法和三段扫描法、进程交互法;仿真模型设计问题包括面向事件、面向活动、面向进程的仿真模型设计过程;以仿真语言SIMLIB为例,介绍了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和几个较为复杂的建模实例。
8 Q! |1 g9 S$ Y9 \+ ~! j  l1 I* l: `- E' W
    仿真的目的是分析比较系统的性能,仿真实验的结果必须由计算机计算得出,而在多数情况下,计算机输出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反映系统的性能,必须经过分析整理形成报告。因此仿真结果分析是系统仿真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为此,第六章首先介绍了仿真的类别和系统的性能测度,并说明了终止型仿真结果分析和稳态仿真结果分析的统计方法,前者包括重复运行法和序贯程序法;后者包括批均值法、稳态序贯法和再生法。为了改进估计的精度,有必要在仿真中采用方差缩减技术,常用的方差缩减技术包括公共随机效法、对偶变量法等方法。仿真模型是否有效是所有仿真者都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它涉及的是模型验证和确认问题。模型验证是一个过程,它确定模型的计算机实现是否准确地表示了模型开发者对系统的概念表达和描述;模型确认也是一个过程,它从预期应用的角度确定模型表达实际系统的准确程度。第六章对此进行了细致地阐述。
& R. n' K' S% H: f$ `) p
0 L& x! X/ r7 ^0 I    第二部分,物流系统仿真实例,包括第七章至第十章,其中第七章为Arena仿真软件及应用;第八章至第十章分别从生产物流系统、物流配送中心、供应链库存系统三个方面进行了仿真建模方法及其实例研究,是离散事件仿真理论与方法的具体运用。( H  n* w7 F; p* T5 b$ K

" }& B+ i3 Y9 w2 J# f3 l    第七章介绍了Arena仿真软件初级建模的功能和应用技术。其中包括Arena软件的功能特点;以典型案例为背景,分别讲述了Arena的基础模块(流程图模块和数据模块)和高级模块的主要功能和建模技术;并针对仿真初学者经常遇到的输入和输出分析的困难,分别讲解了如何使用Arena输入分析器(Input Analyzer)进行概率分布函数的标定,以及如何使用Arena过程分析器(Process Analyzer)进行输出分析。
& l" o. z0 p, Q7 t: X
    第七章是后续第八章至十章物流系统仿真实例的工具基础。第八章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围绕生产物流系统的定义和特点,列举了当前生产物流系统的仿真基本内容,包括工艺流程、生产节拍、生产计划优化、生产能力、物料搬运系统仿真和工厂布局仿真六项内容。限于篇幅,第八章针对流程仿真这一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以再制造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实例和生产与采购物流系统仿真实例给出了工艺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仿真建模与实现过程,具体包括初始状态描述、仿真模型构架、仿真输出分析、仿真模型验证以及仿真目标效果评价;以及运用Arena软件实现仿真目标的具体过程。- U) x0 [) Z4 ?, A

, c, y/ x, z6 a5 \& t4 g$ p9 L    第九章物流配送中心仿真,给出了物流配送中心的常见仿真内容:作业过程仿真;订单流程优化仿真以及管理调度策略仿真;并针对物流配送中心作业系统仿真建模系列问题,重点指出了物流配送中心作业系统仿真建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从七个方面进行了细致说明,即问题描述、仿真目标、仿真基本要素、作业系统仿真建模、作业系统主要性能指标、输入数据分析和模型校核和验证。最后,引入一个仿真实例,对其进出货作业系统运营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以及对资源优化配置前后改善程度进行了纵深研究,并为企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8 k& f( Z6 S' G* `3 Z

" k# g$ X9 o0 p$ H" a    第十章从供应链库存系统的概念及其库存系统控制模式入手,系统地介绍了有关供应链库存系统控制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且通过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仿真案例,介绍了供应链仿真建模的一般过程以及相应的简单参数提取以及数据分析过程。7 l: ~3 y' q' c6 ~' ?

0 a7 q' V1 M2 G5 j) b    第三部分即第十一章,简要介绍统动力学方法及其在物流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 v7 Z* w1 T! _/ z& N9 x( c6 d
' n% r! e: q, p  D- I5 R( Z    全书结构由上海交通大学隽志才确定。第一、二、三、四、五、六、十一章由隽志才编写,第七、八、九、十章由吉林大学孙宝凤编写。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乔晋、姚婷、刘玲,吉林大学研究生冯淑珍、谭云龙、富晓艳、钟伟、陈国龙、侯继娜、王婉聪、刘艳敏、邓丹丹、韩佳辰、高晶鑫、崔丽霞参加了资料整理和案例编写。全书由隽志才统稿。* a0 o$ I1 y5 a! L

: l! M# @& }& x+ }3 r( ?: {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中外文参考书和文献资料,主要参考资料已列在书后。在此对国内外有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Z- T4 D  N& s3 A* C$ y
8 n8 O7 z0 E, u2 {
    本书编著获得吉林大学研究生教材建设立项资助,表示感谢。$ S$ \$ ]9 w& ~) m3 i" G
% C2 k# K$ H6 L5 H/ Y9 K
    本书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立项教材,适合用作理工科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工程、制造工程等专业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教材,亦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继续学习用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章节进行讲解。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3 s0 s4 _9 B* R0 h% @% H

7 C4 |: A/ Z; s- \
+ q: j# e0 b& |9 P6 ~4 c2 N" a
编著者

6 K9 T+ `2 [8 i9 k1 @6 [0 X* ?5 N
20077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12: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

真,流《物流系统仿真》目录
1 Q8 g4 o: j$ K: b/ f" T1 }. S
: v' y8 g' y1 n) @+ q2 u3 U2 e$ h7 Q4 Y2 K! u% ]; F
第一章 物流系统仿真概论
" C8 \3 t' r, W1.1
系统
, o6 }0 L* S2 y% q2 K6 z' |1.1.1
系统定义与特性
! y# F( c8 Q9 G8 F# g$ s) ]; M1 H1.1.2
系统分类与特征
9 P; F. s3 y3 k! y1.2
系统模型与系统仿真
0 L5 l( @( d" @+ }1 e: m1.2.1
系统模型6 W6 f4 w: M2 d- k/ ^: }, v& D8 B
1.2.2
系统仿真% I6 s1 P" h0 A4 C
1.3
现代物流与系统仿真
5 ]0 Y/ o* A0 ]5 O9 ]1.3.1
现代物流特点
5 c  a! R0 a, `6 T# i. k  J6 J1.3.2
物流系统仿真工具简介 ' b5 ]) d$ e7 b# o4 A! ?
1.4
物流系统仿真软件简介6 g; e% b4 p" ?! [) y: w7 H4 T" M5 @
1.4.1
连续系统仿真软件
6 \* L! Q$ u8 d! j% {5 s6 RVensim
9 p6 a8 a) A$ U8 `' @) JSTELLA
- R; `: e) y5 x4 y1.4.2
离散系统仿真软件  Z' K% J  S' ~  C7 @6 X% ?, \$ j
Arena 10.0
' R) |% u5 d; N& I4 p) DExtend
& A$ J  k% f" B# \- ~' E1 OAutomod5 l8 c2 p1 i) Q# d4 S! v3 Z
Flexsim
/ O. H3 G; b$ H. s- H1 A$ UE-m Plant
% X+ P& T- _3 R! `$ p  }1.5
物流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 e1 x- C$ c4 h% k0 w3 ]
  1.5.1
虚拟现实技术
1 P& s7 |+ A9 O8 u" J! Z- d. _2 g1.5.2
分布式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b; W4 H+ M2 `% G7 ?; m, x
1.6
本章小结9 H9 K+ I8 `, Y% u, H/ c2 K
拓展学习
, M4 H- f: U+ A  T3 H参考文献   
- ?" E: x7 q4 {  S$ u  K0 c            
6 W  @* s+ [! T) C
2 X: B9 T2 w1 \! w: x9 D
第二章 连续系统仿真
4 O3 J* b, v0 {: ?2.1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 u2 D) _  D0 T$ j  n  {8 l
2.2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与方法
4 K1 K3 [. p- w( Z9 ~2.3
系统动力学模拟语言—DYNAMO
8 v( G' U/ Q8 j5 ^2.4
基于VENSIM的系统动力学物流系统仿真实例
4 V9 Q# ~7 J8 ~$ \7 I2.5
基于STELLA的系统动力学物流系统仿真实例
( A6 w( W9 M$ s3 \! N& i2.5
本章小结8 ]) M: Z+ N" p
拓展学习7 a$ _3 O/ u+ E1 R) O7 O7 p% t
参考文献% d+ H. h7 M4 Y8 F- D% P
4 {, p, X! e: |7 n
! K% X9 z$ l) R

7 w' a. F; b" Q" O) k
; I( b% h6 H# \3 O
7 F) {) {, J( }5 s+ j1 p  D0 o3 K3 W5 H5 W# |, C
第三章  随机数与随机变量
6 Z6 ?9 p: v, C+ l/ |! E; p/ b3.1
随机数与随机变量
" q1 W1 q* g* L$ @, K0 I2 z. N3.2
随机变量模型的确定7 j4 W. g; T/ `: J5 y
3.3
拟合优良度检验3 K' C8 J' b0 d
3.4
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y5 }! w" k+ X5 r- A) H) }
3.5
随机数的检验
  b0 ^4 z; {% G3 S8 T3.6
随机变量产生的原理
- B  V8 x2 T& ^, Q1 X3.7
典型随机变量的产生% p9 u; K3 J! z; z7 |
3.8
本章小结6 n' X* A3 r, C( z* I
拓展学习
  W6 y+ H) [' W% z  |& r: m6 M参考文献, Z# M5 m* H/ e' H, t
& J6 ?6 z$ E: q
% U, f& b+ |- E% Q- S( I# r
5 |0 l3 y% A& b7 g

: V8 G3 e$ M( @5 @7 h' ~' W& ]
  u/ h  h* D9 x1 V- C$ q" ]7 k: P; Z( b1 A
第四章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7 S0 u* h5 h7 C: p, S: T6 d
4.1
离散事件系仿真概述
# a; }( t& Z4 g: i4 N  q' |4.1.1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分类  |; i5 q) _/ M  T% ^  K. v7 q8 \
4.1.2
离散系统模型的建立
7 l* i$ l6 }4 y( g6 `7 f9 l4.1.3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步骤
5 b. O; b( l' ^4.1.4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简例, F( [3 h7 P1 [  e; N
4.2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策略
. ?% S* [( t1 V' r4.2.1
事件调度法
" h* S' x1 f; O" a/ T4.2.2
活动扫描法
! @6 m. K/ b3 h  \9 _4.2.3
进程交互法+ y+ M. m" o% H1 [  h8 Z. G
4.2.4
三阶段法; L, T, ^4 e" U! c
4.2.5
四种仿真策略比较- X5 k7 c( m- U9 l# d
4.3
排队系统仿真与实例* M  ~! C* s4 H" u4 t) c
4.3.1
排队系统实例& B5 [9 ~' p, V$ Y3 R
4.3.2
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时间的分布7 U4 I. f- C4 t9 I+ t' e
4.3.3
排队系统仿真模型
0 O' f* I  }, ]7 v& _8 Q( r* }4.3.4
排队系统仿真程序1 Y4 Z( k6 S' z: ]5 S! S; W& M! O
4.3.5
仿真输出与分析
5 C$ h- w' ^- Q8 k$ a8 j4 J4.4
库存系统仿真与实例! O: ^- C3 X8 p3 {; V& w# g! d
4.4.1
单一产品库存系统实例6 Z7 r$ C* D# b2 U; p% P2 ]6 D
4.4.2
库存系统模型) Z; X! x$ J3 ]7 a- }
4.4.3
库存系统仿真程序设计8 z1 }( l+ B! `4 }, M5 Z( ^
4.4.4
仿真输出与分析: f, T! d% U8 c% Y
4.5
本章小结
3 }& D' v$ B+ o+ w6 g拓展学习
7 p. O' V* X' w: h, {' G参考文献
, B. D" o/ o" Y( c! S
* }0 R& i2 `. T5 g' G * n) y3 x+ @+ ]! x
6 v" J: h, }6 V/ p

: Q1 e( R, I, J2 _+ Y第五章Petri网系统仿真与建模
( J4 B3 N2 ~& U3 J& @9 F8 E5 r% B/ B5.1 Petri
的基本概念
2 S; u/ e3 u+ P6 x9 S5.2 PN
网的基本定义
* n8 ^% Q% k. l* I2 \0 c6 a$ Y8 j0 a; }5.3 Petri
网的运行规则% Y* z6 L% ^( A5 W) N% f
5.4 Petri
网的分析技术  H0 D9 D. D% d) K0 }3 h; U
5.5 Petri
网的扩展( k0 y- C) z0 g+ ~
5.6
层次Petri网的基本定义        5 Z4 H6 r6 B" x9 e- m9 q
5.7
层次Petri网的建模过程与应用
& i3 ^( T9 A1 ]
% S. W% l' }3 h4 K* Z& B# g
- V3 n, v3 W5 z . N0 i: V$ i  w5 Y, ?" A
! g  Q3 Z6 |! A: j7 W/ m

8 h" k# L% b" r' \* D第六章 仿真结果分析与模型校验
- _) V$ Q3 T0 a  @6.1
概述2 {3 w; y' [( c  l6 U* [0 F$ r
6.2
仿真的类别和系统的性能测度4 d$ |8 }0 ~5 s. r
6.3
终止型仿真的结果分析
# [+ |" k% h) \! o+ M3 I6.4
稳态仿真结果分析
5 B& `% m4 G* i9 W. O$ b6.5
方差缩减技术
/ P! j+ ~; |: c% k4 u( \: u1 _6.6
仿真模型确认、验证与认定(VV&A)
' o# ]$ ^/ g) r) _% ^6.7
系统性能比较& ^7 @7 j4 J( x! N( _- x3 }- r
6.8
仿真结果分析应用举例1 \( B* ^* ^: n" A! Z
6.9
本章小结+ n+ T9 F/ Z  o/ k4 a! c+ @
拓展学习7 m& y& x9 t) l7 t2 M
参考文献0 Q5 i* `% R' l  o! T1 z

5 ], j8 n1 \, _ ; Y$ x9 E) a6 C0 S( Z) l

3 j! q5 }  @5 y4 p0 R  ?
2 t! f$ B, j# l" }第七章 Arena仿真软件及应用! _9 t$ L# x3 U4 a
7.1 Arena
的功能与建模环境0 s. `( U) N0 s/ F" z# k
7.2 Arena
主要模块与建模技术
$ M: ^) |2 m+ t8 F7.3 Arena
资源计划和统计数据模块- k  j+ ~0 S! S% R8 u  q: V
7.4 Arena
变量、集合和子模型
, L, B+ V3 d0 |* v: l7.5 Arena
输入分析器与分布参数标定
, P3 {3 u3 R7 v  q7 I1 P( o4 u7.6 Arena
输出与优化分析器
, @2 k6 t  E! @0 z# P4 E7.7 Arena
物流系统仿真实例
- {( v6 {5 a+ T0 E- i: `8 c拓展学习4 h4 T% }: b- P- H' _
参考文献
* |5 b* n0 I9 x/ f& s/ S; D" Q0 ~
  D7 V, G2 e7 A! D# c0 W
# g9 V! `- s& \1 H ! Z- c. |2 @7 Y5 V9 |) I# g+ m: y

, T4 P3 ^5 p! i$ s4 ]第八章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 f' Y, L% L: x# p
8.1
生产物流系统简介  A2 T& t- B7 P- q! z! u1 I, a
8.1.1
系统构成% m; f7 J9 k! m" }6 |, R' g
8.1.2
生产工艺流程0 Y% X. [$ o# q. E" {- R
8.1.3
生产部门和人员组成# V( P- Y( a5 J2 P9 H
8.1.4
生产设备
7 l9 o; K  Y* X6 D3 x* @5 g8.1.5
资源配置原则
" a* {3 g# s, q! g, T8.2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内容+ P/ b% @2 B) C) R' l# p
8.2.1
工艺流程仿真
% N2 W9 z2 {# Q+ Z7 t% r' D# P' [8.2.2
生产节拍仿真
6 O; r+ u+ o$ g2 u5 F8.2.3
生产计划优化仿真
7 c! j& q5 D. Q8.2.4
系统配置仿真( ^' L8 o, b4 T1 ^- r+ {( R( m* ]
8.2.5
物料搬运能力仿真2 i2 z( `* C8 p
8.2.6
工厂布局仿真
# k8 p8 i- b6 {/ ^% Q2 k; F8.3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要素8 G# |& a4 h1 ~  J+ W; Y8 P
8.3.1
实体
0 x+ n% K- J& L8.3.2
资源
2 _1 j: r8 {3 R; d* w4 Y8.3.3
时间
9 ~2 c8 d. ~! a" x9 n6 \0 o8.3.4
活动+ {3 ~, L0 a  d" h  e' |
8.3.5
进程2 l7 k; F, J0 j- g
8.4
基于约束理论的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建模
1 u- ], ?. Z6 I3 q8.4.1
仿真目标; H! a, }* a4 x
8.4.2
系统界定5 @+ m! k; ^& U. r, A$ \
8.4.3
模型基本构架
# J5 E8 G6 u5 z8 A0 g4 B0 _7 Z8.4.4
主要性能指标实现. u2 \, M) c7 a8 o: |
8.5
基于约束理论的生产物流系统仿真模型  a$ X/ J( a1 E$ s, ]
8.5.1 BRP
模型
2 c( q/ j% B5 g8.5.2
(Drum)流程模型
( d! y! W9 U0 e+ x7 O8.5.3
缓冲 (Buffer) 模型" i) t+ v3 V3 [. k) q
8.5.4
绳子(Rope)调控模型
8 W9 I# x. {+ b7 h- Y8.6
基于约束理论的生产物流系统仿真1 ~7 v* n1 X# Q7 B
8.6.1
输入数据的分析
9 b+ i0 i' u2 Z8.6.2
系统参数设置        / _8 R) D6 ^' T" F* G4 m. Q0 `
8.6.3
仿真模型的校核和验证        
3 L& R) v0 m/ Z9 ^0 f- R5 B8.6.4
输出结果分析        
: A  _3 B/ R7 ?" i4 G8.7
基于约束理论的生产系统仿真应用实例: B, y$ s7 m8 ^7 ^; {! f; t
8.8
本章小结& g# R4 E% Y, G: o3 P# w8 w7 S& P# I5 ~! V
拓展学习# F8 o' C3 r7 @& `  W9 X
仿真实验5 I: c: G7 S7 E. I6 r" i: [
参考文献- r- P* X. V9 C7 u5 E( r$ [& k, J+ C

" T- e; \. ^+ @; i) p
% q9 E" q7 @% F  Y. @% \% M
9 \& v  ^, @( `. Z3 i: ^
; p+ T! N2 T4 r% v6 ], o& i第九章 物流配送中心仿真
3 I( k4 H* `% }1 f  w9.1
物流配送中心简介$ |, L5 O. }0 A) f3 E7 u
9.1.1
物流配送中心类型及业务流程4 k  q: T" ^3 U6 ?7 R  B' t9 m
9.1.2
物流配送中心功能和作业流程
/ L' C& ~$ G0 r( w1 A/ `1 }4 d. s9.1.3
物流配送中心职能部门和人员组成- e+ |$ N1 {4 k; _' |
9.1.4
物流配送中心设施设备
9 y* H4 `/ q" ]+ f) h! X3 u/ X% ?9.1.5
物流配送中心资源配置原则
4 K, i- Z3 c) J8 N6 \2 y; y) A9.2
物流配送中心的仿真内容5 x- {  o: k$ L2 S6 ~1 S+ _7 @* ?
9.2.1
作业过程仿真
9 @9 M2 ?8 Y7 {3 @6 U: P9.2.1
订单流程优化仿真+ ]* J& `% [! v3 U4 e
9.2.1
管理调度策略仿真/ L- u" B+ B, j# K5 K2 r
9.2.1
系统配置与布局仿真
2 F% m* W# r, Z0 w9.3
物流配送中心仿真的基本要素
; e' `/ ^% D% Q+ N# D9.3.1
实体3 x  W  ?$ H8 `) a- @$ V4 k& }
9.3.2
资源
! D& ?, h- V$ F6 I- {9 |/ Y9.3.3
时间
; Q+ D. i* M4 {' b9.3.4
活动' K. b7 D- Y: x5 i* M$ V
9.3.5
进程
: p9 Y0 [( ?: X' w9.4
物流配送中心作业系统仿真) R: y4 ?. z$ ]4 l$ @" A
9.4.1
作业系统仿真建模
) |* S% ]( a+ {- A9.4.1.1
仿真目标+ f. g5 @/ e; X2 j
9.4.1.2
系统边界
4 }0 n" @6 n# l# Z9.4.1.3
模型基本构架4 b8 p/ G7 K. C, [
9.4.1.4
进出货作业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 X3 U& V& E, F* P9.4.2
作业系统模型5 t' o/ e6 u, H7 ?  W
9.4.2.1
出货系统模型        
% c1 G9 e* p' U" P* k( i# b9.4.2.2
进货系统模型        ( I( C/ D. P1 D: U+ ^4 l
9.4.3
输入数据分析        7 w4 z- @( f1 U' W3 w4 O
9.4.4
系统参数设置        
* W, S! o0 G: f9.4.5
模型的校核和验证        
1 E0 X# Q5 p, X" s5 k! V( |8 \; a; v: c9.4.6
输出结果分析        
- o9 d( H+ ?# V9.5
物流配送中心作业系统仿真实例
0 C! N+ ]; w, ^& }2 @9.6
本章小结6 z+ j" |. a1 T9 K! i
拓展学习
# m( _& I9 i: i* ?仿真实验
: Q% G) I+ }& R4 w参考文献
+ P$ X9 V& z/ |7 p; U6 z
5 p8 o" P$ r6 t2 l
8 [2 ]0 m9 g: }( @
2 q+ x0 j2 L& w! c第十章 供应链与多级库存系统仿真7 p4 K# N: R5 y2 {; K; B( F" X" ]2 t
10.1
供应链库存系统及其控制
/ k+ c$ l! \6 k! K1 a10.1.1
供应链库存系统的概念
4 m$ r1 O* j9 U" k" p7 a" |10.1.2
供应链库存系统的控制
8 y& F7 X% @- c' B10.1.3
仿真在供应链库存研究中的应用
2 |! C0 w# ~3 Y- @7 O3 M10.2
供应链库存系统仿真
, F" J' ~/ b/ U. c' Z10.2.1
库存仿真软件中的供应链库存系统模型
( ~/ S0 U, }( P7 b10.2.2
供应链库存系统的控制策略模型) t1 n7 `* X1 d9 z
10.2.3
供应链库存系统模型的属性参数
5 F0 j9 d5 a6 K' x10.2.4
供应链库存系统的评价指标
* a9 J( I3 R/ v4 ]! ]  F& s" u10.2.5
模型的输入输出
2 \# a9 f" S1 ~% {; g, d10.2.6
仿真算法与控制策略的实现
+ y- F& [% r# i0 u2 L10.3
基于StokPN的供应链库存系统仿真; t) i6 G4 }5 r7 A
10.3.1
集合标识Petri网方法
9 R3 P  p1 P" B  V& {$ Q, g10.3.2 StokPN
的供应链库存系统建模步骤
" ]( u) \6 j9 w  B4 u) G10.3.3 StokPN
模型的仿真分析
- _$ X/ C. }6 w: Z10.3.4 StokPN
模型的验证和确认
8 Z3 ~$ g" J: A- g. w) i10.3.5 StokPN
的仿真算法实现5 ?* H! X9 E& x  ^/ f
10.4
供应链库存系统仿真案例
" i$ W: t( F2 B& e拓展学习# S0 z# x  x5 o( Y" K  f! |3 L
仿真实验" y+ T6 `) g1 U2 e: h' Y/ t
参考文献, a% e3 h2 l" O0 r2 g

$ f6 d. h( E# O0 @2 n
! G# o' v+ ?4 A, q
3 o" d5 r4 f5 w: Y
[ 本帖最后由 苘苘 于 2008-8-29 15:0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15: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流仿真系统>教材 在本论坛的下载地址!
5 m. j& a* d" ]' }0 M0 e8 Y% Z$ X0 G# B, z
第八章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写的非常详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学习。
8 r, k$ A; i. o) F. G. n, w, [& e, J2 Z5 A7 t+ s
http://www.simulway.com/bbs/thread-9424-1-1.html
发表于 2008-9-3 19: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全文书稿给我一个如何
发表于 2008-9-11 16: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

能不能给我 个全书,email:haiboyou2002@163.com
发表于 2008-9-15 00: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目前不够资格来看了,只能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08-11-10 00: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Z

谢谢LZ,正在收集资料中
发表于 2008-11-29 23: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力有限啊
发表于 2008-12-9 13: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刚下载了,看看。
发表于 2009-1-15 15: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lz,看到这个介绍的还是很好的。。。8 s& j- f" P  k3 {$ x( x
刚下了第八章,谢谢楼主分享,写的很好。
, H; T2 t, S# ?7 W目前正在做这方面的仿真。。。, {9 N, C" Y' @9 Q
斗胆问下,能不能把第九章也分享下呀。。
5 W' k* W* B- b0 L$ S; B7 }( k) i6 M或是发到我邮箱liy_sunny@163.com2 x8 S7 j0 g/ S1 H+ Z3 q) t
多谢楼主了。。。。
发表于 2010-9-29 08: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当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11-6-6 13: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论坛好多限制~~对于一个新手真够郁闷,只能努力了
发表于 2012-8-10 20: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啦!非常感谢,以后常过来!
发表于 2012-8-15 1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给我 个全书,email:32086981@qq.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SimulWay 道于仿真   

GMT+8, 2025-7-1 16:31 , Processed in 0.01864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